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市场分析 > 正文

区域壁垒水果连锁店拉开“产供销”混战!

类别:市场分析 日期:2017-11-5 11:52:02 人气: 来源:

  原标题:区域壁垒,水果连锁店拉开“产供销”混战! 上图是发生在合肥的真实场景。开业仅有一个月的鲜

  上图是发生在合肥的真实场景。开业仅有一个月的鲜丰水果世纪金源店,借会员季五折活动,叫板开业一年之久的区域品牌五星水果。两家店一墙之隔,各自店员居然搭起梯子跨坐在揽客叫卖。

  近战既死战!这场水果店的“梯子战争”代表着水果连锁品牌之间,已经短兵相接,战况升级。据鲜丰水果透露,在此次活动中,世纪金源店日均报收3万多元,客单价达到50元左右。而隔壁的五星水果,也在第二天紧急调动大区经理及督导等二十余人支援门店,可谓正面迎战。

  水果连锁品牌在门店端拼起了刺刀,折射出一个行业的变革。从消费规模来看,水果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。据行业数据显示,2016年水果直接消费规模1.28亿吨,预计在2020年达到1.37亿吨,年均增速可达1.40%。正面来看,水果连锁品牌站上了风口,万亿级市场待分割。但是,这也意味着,竞争从全产业链展开。

  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认为,水果产业链在广度上基本跨过初级阶段。以供应链为例,首先体现在供应形式趋于多样化。各品牌依据体量差异,目前延伸出批发市场、经销商、直采、订购种植以及海外采购等多种供应形式。

  其次,水果供应链透明化成为必然趋势。一位海南蜜瓜的经销商告诉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,“我们同时为百果园、鲜丰水果、湖南绿叶等企业供应果品,不论采购规模大小,均执行统一标准、统一价格。”由于发展速度过快,甚至有经营者发出疑问,“水果供应链是不是到头了?”

  实际上,从深度来看,水果产业链的竞争刚刚开始。在源头端,如何推广标准化种植,细化至播种、施肥、采前处理、水果分级等环节,是各个品牌急需解决的痛点。它关系到,在难以提升品类差异性时,企业能否通过提升品质、获得核心竞争力。

  在供应端、一体化的仓储运输能力是水果连锁品牌扩大门店规模的重要基础。同时,水果专业店想降低损耗、提升效率,乃至开辟新的盈利渠道,都与此紧密相关。就如同易果生鲜旗下的安鲜达冷链物流公司,它一方面帮助易果生鲜将损耗率控制在1%左右;另一方面则成为面向B端商户的第三方服务商,例如其与天猫超市达成的供应链合作。

  在销售端,实体水果零售商不断优化管理标准,拓展服务范围,意图提升单店盈利能力。同时,不少供应商开出直营门店,对接消费终端,使得该领域竞争加剧。

  此外,某运营生鲜电商的资深高管表示,“生鲜电商已经从控C(消费者)转向控货,以此应对消费场景多样化、生鲜果品同质化以及线上流量散。”

  ”最快明年,品牌并购加快,区域性企业抱团取暖,加上阿里、京东等电商巨头入局,水果连锁品牌将会呈现白热化竞争,逐渐进入寡头时代。“某零售高管表示。

  “国内水果产业有两个典型误区,一是要求表皮光滑,果品颜值高;二是不断提早上市时间。这首先使得不少果品沦为好看不好吃的花瓶,其次农户使用催熟剂等方式提高产量、提早上市。最终作用在水果连锁品牌上,就是果品品质下降,导致企业前期小幅盈利、后期持续亏损。“海南果鲜生负责人邹剑虹表示。

  为解决这一问题,不少水果连锁品牌倒逼农户采用“标准化种植”,即从生产源头开始,把控果品品质。目前来看,根据水果连锁品牌企业规模与行业话语权,大体上分为订制生产、农户以及标准化采购三种模式。

  所谓定制生产,是指企业向农户下订单,要求其按需种植。这一举措能果品品质、获取一定差异性,还能够协助企业实现供需平衡,从而降低损耗,提升业绩,可谓极具竞争力。

  但是,该策略实施起来难度极大。对企业来说,它首先要拥有一定体量及采购规模。其次,由于水果具有生长周期,连锁企业如何预估第二年的销售规模,即成为一点。对于农户来说,接受企业订单意味着必须遵循严苛的生产标准,但在实际操作中,不确定因素频出。

  举例来说,某知名水果连锁企业曾向新疆某哈密瓜供应商订购生产,要求其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。在整个哈密瓜产地中,其他农户皆定时喷洒农药。结果是,几乎所有果品皆存在虫眼,品相极差。该企业为果品品质,收购。但对于农户来说,却损失巨大。

  对于同时涉足零售、水果B2B以及供应链的水果连锁品牌,则采用农户等做法。以海南果鲜生为例,它只经销哈密瓜、圣女果以及芒果三大品类,是当地龙头企业。在此基础上,它与农户签订合约,要求它们按需生产,但对其销量、价格作出。

  “农户和我们合作,由于标准化程度高,成本必然提升,产量却可能下降,例如为透光率,我们要求农户减去多余果子,且必须按生长周期采摘。’邹剑虹告诉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,”但当整个行业出现天气灾害、价格虚高等现象时,我们也会按保本价格收购,从而农户利益。“

  要说适用范围最广的品控方式,是依照企业既定标准采购,销售。首杨水果董事长杨波表示,”我们的体量相对较小,因而制定水果分级标准,依照销往专卖店、大卖场、批发市场业务线,将水果分为高、中、低。这使得原本达不到专卖店标准的水果,可以从大卖场销售,而不符合大卖场标准的水果,则通过批发市场促销。“如此一来,首杨水果首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采购问题,另一方面也为降低损耗打下基础。

  由此可以看出,倒逼农户执行标准化种植是整个行业的痛点,大部分企业也在逐步推进。但是,哪怕是类似于百果园这样的“头部企业”,也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成效。为此,不少水果连锁企业从采前处理、配送中心、冷链物流等环节确保产品品质。

  以采前处理为例,这是降低水果损耗、提升水果连锁品牌业绩的重要环节。海升农业是目前国内推动果品处理的典型案例。就拿苹果来说,它们采用GKEEFA GeoSort CDI 95 6道苹果分级包装线,对果品进行上料、清洗、分道、分级、分类包装、自动堆码操作。据其财报显示,海升农业旗下海升果汁正是依靠苹果单品实现扭亏为盈。其全年股东应占溢利为2.7亿元,而2015年则亏损141万元。

  近年来,水果、休闲食品、母婴等专业店成为行业新宠,它们专攻单一品类,切分大卖场客群,被称为”品类杀手“。但从其细分领域来看,同业态竞争日益激烈。类似于鲜丰水果、百果园等水果专业店不断优化其运营标准,推出”鲜字经“、“四度一味一安全”等特色管理机制。以广东三十加、贵州首杨水果为代表的供应商,则开出门店,涉足零售终端。而经过行业洗牌后的生鲜电商,同样不容小觑。

  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了解到,百果园前期推出了“四度一味一安全”标准,即按照“糖酸度、鲜度、脆度、细嫩度、香味、安全性”将水果分为A、B、C。以山东红富士苹果为例,按照套袋和不套袋两种标准,百果园将其分位水晶富士和普通富士,随后将其依照大、中、小和综合品质分别划分9个等级。也就是说,仅山东红富士一个品类,便拥有18个等级。在不同等级里,百果园会在价格、运输、包装以及营销上进行差异化运作。

  发展至今,百果园不断优化果品品质,开发新品是它的重要优势。举例来说,其近日开发的“不失李”即为独家商品。该单品产于陕西,百果园团队认为这一区域适合种植李子,但农户普遍缺乏种植技术,使得李子口感酸涩吗,销量极差。为此,百果园通过改善土质、调整施肥方案、执行生态种植、推广科学采摘等措施,使得不失李个体糖度达到17-18度,逐渐打开市场。

  相比之下,从供应商延伸至零售店的水果连锁品牌,供应链能力、单品专业度相对较强。这是因为,供应商直通农户,擅于单品管理。广东三十加告诉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,它们会根据芒果的生长特性,制定品种管理、田间管理、供应销售等标准化体系。以田间管理为例,三十加对于使用化肥、农药毫不讳言。“芒果不用化肥、农药几乎不可能实现,但我们会使用符合标准的国外品牌,使果品特性与人为干预互相结合。”

  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在采访中发现,实体零售企业对于果品品质、供应链能力以及运营标准等方面多有提及,但在研究消费者方面,则相对弱于生鲜电商。

  某生鲜电商资深高管表示,生鲜电商正在由控C(消费者)转变为控货,所谓控C是指此前大幅度引流,在线元/人的情况下,使得率差强人意。目前,以易果生鲜为代表的电商企业,发力消费场景研究,进行差异化营销。

  “同一位消费者,在公司、家庭、等场景中购买的水果差异极大,例如公司以果切果盘为主,家庭消费以全果居多,而在时购买的水果则会选择汁水较少、便于清洗携带的单品。”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了解到。

  “此前,消费数据呈现集中特点,大体上统一来自淘宝、京东等平台。但发展至今则趋向散,例如京东到家、美团等第三方平台对接的诸多个体门店。生鲜电商的优势,便是以此为依据,抓取消费数据,反馈给生产、采购端,从果品源头、精准营销等环节提升竞争力。”

  目前来看,水果连锁品牌正在从产、供、销环节拉开全产链混战。这意味着,百果园等零售巨头将会加速扩张,以规模优势获取议价优势,从而掌控行业话语权。各区域龙头则偏向结成联盟,抱团取暖。在此之外,阿里、京东等线上巨头紧密布局,意图分割水果这一增量市场。

  百果园、鲜丰水果代表了两种扩张模式,前者以直营门店为主,以此保障门店品质。为加速扩张,百果园将跨区域并购作为主要途径。例如,百果园通过并购果多美、鲜食代、宁波百果园、一米鲜等企业分别入驻、南京、宁波等地,同时向线上发力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百果园针对其收购品牌,则开展加盟。有行业高管评价称,“并购的最大问题是两家企业能否有机融合,在资本助推之下,扩张速度不成问题。但水果行业的特性在于,不是你手上有十个亿,就能做成十个亿的生意。”

  而鲜丰水果则以结盟为主,并由此衍生出独家管理体系。鲜丰水果为管控加盟店品质,在运营模式上参照7-ELEVEN的“托管加盟”制度,加盟商仅负责投资,获取盈利分红,包括员工、商品等门店的具体运营管理皆由总部负责。如此一来,鲜丰水果实际上是在自己营造的“场”里,用自己的“人”,卖自己的“货”,其核心管理技术、供应链资源全部掌控在总部手中。

  面对行业龙头的猛烈攻势,各区域品牌逐渐分化成三个阵营。其一,是类似于果多美等水果连锁品牌,选择投靠龙头企业。它们由此获得供应链、资金、管理输出等支持,同时也为龙头企业布局区域市场提供助力。

  其二,是希望保持性的连锁品牌,它们大多选择结成联盟。举例来说,贵州首杨、江西老果农、湖南果之友、东北果婆婆、广东三十加组成了“五方联盟”,它们在采购等环节获取规模优势,同时互相借助成熟经验。

  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此前参与首杨水果与果婆婆的团队交流时发现,首杨的供应链优势值得借鉴,果婆婆则长于精细化运营。此外,由湖南绿叶水果、杭州叶氏兄弟等四家企业组成的“G8联盟”也是其中代表。

  其三,则是看中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实体连锁品牌。在阿里等电商平台看来,这些企业首先是他们突破线上消费场景,对接顾客的线下入口。其次,拥有门店资源的水果连锁品牌,相当于电商平台的前置仓,为他们布局最后一公里提供可能。

  由此可见,水果连锁行业将进入寡头时代。从行业整体来说,各方竞争必然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运营。对于企业来说,在供应链、零售终端,甚至单品领域,或将出现龙头企业。各区域品牌经营者,通过加盟、合作、并购等多重渠道,站队时刻。而水果行业数以万计的夫妻老婆店,将会以标准化运营为分界点,逐步升级或淘汰。

  推荐:

  

0
0
0
0
0
0
0
0
下一篇:没有资料

相关阅读

网友评论 ()条 查看

姓名: 验证码: 看不清楚,换一个

推荐文章更多

热门图文更多

最新文章更多

关于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人才招聘 - 帮助

声明: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,不代表站长立场,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删除。

CopyRight 2010-2016 贝伦特微商- All Rights Reserved